您好,欢迎来到一带一路数据库!

全库
全文
  • 全文
  • 标题
  • 作者/机构
  • 关键词
  • 主题词
  • 摘要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能源基础设施

实现40%~45%目标的途径和政策思考

文章摘要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前,中国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的自主减排目标,这是继中国制定“十一五”期间GDP能源强度下降20%左右目标之后,统筹国内节能降耗和两型社会建设与国际应对气候变化合作行动的战略抉择,符合中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特征,体现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本文从碳强度目标提出的背景入手,基于低碳能源与经济模型的模拟分析,对实现这一行动目标进行了量化分析,并对“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的碳强度目标分配进行了优化,指出了要实现碳强度目标“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尚需要比“十一五”期间付出更大的努力和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投入。

作者简介
张希良: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教授、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兼新能源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能源经济学、能源经济系统建模、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与机制设计等。
柴麒敏:博士,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和国际合作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清华大学现代管理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碳达峰碳中和专委会秘书长、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系统工程专委会副秘书长、碳中和50人论坛特约研究员,对外经贸大学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客座教授,贵州理工学院客座教授,全球气候战略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为气候变化经济学、气候变化综合评估、不确定性分析、全球气候治理、能源环境经济学、低碳发展战略规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