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3年开始,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时期,经济增速由高速向中高速转变,由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向追求经济发展的质量转变,结构优化调整更加深化。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鲜明...展开
从2013年开始,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时期,经济增速由高速向中高速转变,由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向追求经济发展的质量转变,结构优化调整更加深化。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进入深化期,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成为结构优化的主要方向,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本书从生产性服务业的来源与内涵入手,针对新发展理念中的“绿色”“协调”,采用绿色协同发展的视角,探索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演化的机制与路径。
首先,本书回顾了我国产业结构演进的历史进程,结合产业结构分工理论,剖析了我国产业结构演进的独特规律。在此基础上,以碳排放为产业发展的非期望产出,通过构建SBM-GML模型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绿色发展现状进行了评价,发现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绿色发展不平衡的特征。结合超效率DEA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绿色发展的潜力进行了进一步的评估,确定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因素。
其次,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是社会化分工的结果,二者在产业价值链上具有协同发展的必然性。因此,本书在进行专业分工和价值链关联关系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产业结构的层级关系特征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在我国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并分别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协同集聚指数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程度进行了评价与测量。然后,进一步结合耗散结构理论和共生理论,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演化机制进行深入的阐述与讨论,确立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的基本模式,通过产业关联关系的测量与分析,验证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非对称性互惠共生关系。
再次,本书进一步引入自组织理论中的哈肯模型,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演化的规律和趋势进行了剖析和验证,确定了经济发展水平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复杂系统的序参量,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复杂系统协同演化中起决定性作用。
最后,本书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绿色协同演化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绿色协同演化路径进行了仿真分析,并针对不同影响因素对其绿色协同演化的影响进行了情景分析。
根据上述研究成果,本书认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绿色协同演化是我国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为实现这一目标,本书提出了对应的政策建议。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