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2013年年底收到汉克杰博士的邮件,说他今年就年满60即将退休了,而在我印象中汉克杰还很年轻,可能是我的印象还一直停留在七年前第一次见到他时,他给我留下的文质彬彬、风度翩翩的印象吧。不久前还读到他发表在《中国哲学前沿》(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Vol. 8,2013)上的一篇精彩论文“Sign,Image and Language in The Book of Changes(Yijing)”(论《易经》的卦、象、辞),论及《易经》的解释学及其与《文心雕龙》的关系,读来颇长见识。我没有读过他的《二十世纪中国哲学美学》(Philosophische Ästhetik im China des 20 Jahrhunderts,1987),但是汉克杰在文艺和美学方面的博学从他的音乐美学研究中可见一斑,那是一个非专业人员望而生畏的领域,足以证明汉克杰在音乐方面的文化修养。我们还知道,汉克杰的中国夫人也有极深的音乐造诣。我在波恩时,汉克杰夫妇还邀请过我这个巴赫迷去贝多芬音乐厅聆听了一场由波恩贝多芬交响乐团演出的贝多芬第八交响曲。在贝多芬家乡听一场贝多芬的交响乐,那是十分难忘的经历。我第一次见到汉克杰是2007年5月在我任职的中国人民大学
关键词:
作者简介
张旭:张旭,生于1971年,黑龙江人,199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05年起任中国人民大学外国哲学教研室副教授,兼任中国人民大学基督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德国哲学和基督教神学,主要著作有《卡尔·巴特神学研究》(2005)与《上帝死了,神学何为?——二十世纪基督教神学基本问题》(2010)。2008年受KAAD资助在德国进行为期15个月的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