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一带一路数据库!

全库
全文
  • 全文
  • 标题
  • 作者/机构
  • 关键词
  • 主题词
  • 摘要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能源基础设施

广州非洲城的草根多语主义:国家在全球化中扮演的角色

文章摘要

本文探讨在中国社会边缘的非洲城里工作和生活的人们如何在日常的多语交流中扩大他们自身的语言储备。受法国社会学泰斗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1986)的后结构主义语言理论的启迪,本文使用社会语言学中的语言储备(linguistic repertoire)(Blommaert and Backus,2011)与跨国主义研究中的同时性(simultaneity)(Levitt and Glick Schiller,2004)的概念来理解与迁移相关的经历:迁移是非洲城里的多语主义现象得以出现的基础。关注于个人,本文调查跨国迁移到中国的非洲裔商人和跨地区迁移到广州的中国商人及工人是如何使用多种语言进行交流的,以及他们在日常的共同工作和生活过程中学习和拓展了什么语言技能。聚焦于两个个案,本文展示了有非洲和中国背景的移民是怎样同时维持并发展跨国和跨区域的关系,以及在此过程中,在没有语言培训的情况下,他们是如何同时性地和自发地拓展了个人的多语储备。笔者选取的视角是关注流动的社会语言学:它关注“在真实的社会文化、历史和政治背景下确实使用的语言资源(resources)”(Blommaert,2010:3,emphasis in original)。这一视角意味着运用民族志的方法来记录和理解是谁在怎样的情况下使用了何种语言资源;具体到非洲城,则意味着记录和理解谁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着什么语言资源,以及那里的多语主义现象是如何在当地和全球的背景下产生的。
作者简介
韩华梅:韩华梅(Huamei Han),加拿大西蒙菲莎大学教育学院。
金鑫:金鑫,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