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线路遗产是近年来国际遗产保护领域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化遗产类型和遗产保护理念。2008年10月,第16届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大会正式通过了《文化线路国际宪章》,其中对文化线路进行了进一步的定义:“无论是陆地上,海上或其他形式的交流线路,只要是有明确界限,有自己独特的动态和历史功能,服务的目标特殊、确定,并且满足以下条件的线路可称为文化线路:(1)必须来自并反映人类的互动,和跨越较长历史时期的民族、国家、地区或大陆间的多维、持续、互惠的货物、思想、知识和价值观的交流;(2)必须在时空上促进涉及的所有文化间的交流互惠,并反映在其物质和非物质遗产中;(3)必须将相关联的历史关系与文化遗产有机融入一个动态系统中。”
我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海洋大国,海岸线总长度3.2万公里,拥有300万平方公里的可管辖的海洋国土。历史上,东中国海沿海地区不断进行着海外航行的实践,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对外海上航线网络。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界以及国外相关学界大多将这一海上航线网络称之为“海上丝绸之路”。
这个线路网承载着我国先辈们的勇气、智慧和汗水,这不仅仅是一个航线网,而是一个进行文化交流的海上文化线路网。这个海上文化线路网,让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地有了联系,将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风俗等多方面联系在了一起。今天,充分发掘和传承东中国海“海上文化线路”遗产的历史文化及其价值内涵,无疑可为我国建设“海洋强国”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国家战略,提供重要的文化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