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一带一路数据库!

全库
全文
  • 全文
  • 标题
  • 作者/机构
  • 关键词
  • 主题词
  • 摘要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能源基础设施

中国典籍对阿拉伯的记载

  • 作者:宋岘出版日期:2011年10月
  • 报告页数:18 页
  • 报告字数:9877 字所属丛书:
  • 所属图书:中国阿拉伯文化交流史话
  • 浏览人数:0    下载次数:0

文章摘要

本报告回顾了自上古时期,中阿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经济往来。传统的中国文化、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同悠久的佛教文化在航海贸易中得到过密切的交流,同时又丰富了各自的民族文化。从历史地理的角度看,阿拉伯地区的古代诸民族同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交往可溯源至上古时期。根据中国正史记载,中国在汉代就知道阿拉伯地区。《史记》、《汉书》均将今天伊拉克的美索不达米亚称作“条支”。中国东汉时期,西域都护府的长官班超曾派遣他的副使甘英出访罗马帝国。甘英就亲自到了条支。当时的条支包括整个阿拉伯半岛。甘英等人已能正确地讲出条支的形状,即“三面环水,西北通大陆”。它与阿拉伯半岛的地形是相吻合的。
作者简介
宋岘:毕业于北京育才学校、北京十五中学、洛阳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本科。1978年以来,相继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历史研究所、世界历史研究所从事中国阿拉伯学、中国伊朗学、中亚史及中外关系史研究,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伊朗友好协会文化学术委员会委员。访问过利比亚、埃及、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伊朗、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及加拿大的温哥华。主要学术专著与译著有:《回回药方考释》(获“第三届全国古籍整理图书奖”);《古代波斯医学与中国》;《中国阿拉伯文化交流史话》;《道里邦国志》等。其个人简介和学术成就被列入英国剑桥大学《世界名人词典》(INTERNATIONAL WHO’S WHO OF INTELLECTU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