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与马里的经济、文化和政治联系——中世纪的撒哈拉商路、非洲城市和...
文章摘要
在中世纪,摩洛哥和马里还没有今天的国家(nation-state)概念。阿拉伯人称摩洛哥所在的地区为马格里布(
),而称马里所在的地区为比拉德苏丹(
),前者是“太阳西下的地方”,而后者是“黑人的家乡”。40399879中间的撒哈拉(
)在阿拉伯语中的含义是“大沙漠”,是一片(沙)海。非洲史的中世纪,通常是指阿拉伯人的到来(自641年占领埃及开始)至西方在非洲建立殖民地为止(年代因地理和国家而异)。40399880为切合本文的阐述,这里的中世纪自希吉勒玛萨城的诞生(Sijilmassa,约8世纪初)至1833年摩洛哥在廷巴克图(Timbuctu,马里的法语官方名称是Tombouctou,中文也译作通布图)的最后一任帕夏(Pasha,土耳其语,指军事总督)到期为止。40399881
试图用一篇文章来反映如此长的历史,显然是力不从心。所以,笔者仅选取连接这两个地区的撒哈拉商路,以及商路两头的城市特别是希吉勒玛萨和廷巴克图来叙述和分析双方有过的经济、文化和政治(包括军事)的联系。这些联系正是以撒哈拉商路为纽
作者简介
潘华琼: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和中国非洲史研究会成员。北京大学历史学学士和硕士,比利时法语鲁汶大学人口、环境与发展学硕士和社会科学博士。曾先后就职于山东烟台大学和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到日本、意大利、马里、摩洛哥、毛里塔尼亚和塞内加尔等国做过访问学者。已出版专著《中国国家与农民的关系》(法语),发表30余篇与非洲相关的学术文章;担任过两期《中国非洲研究评论》的副主编和执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