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双边贸易比例的变化意味着贸易依存度的变化,美国外来直接投资占本国所有外来直接投资的比例代表着对美国外资的依赖程度。冷战之后,亚太各国与美国的贸易总量虽然不断增多,但与美贸易占本国贸易总额的比例在整体上却不断下降;美国外来直接投资在所有外资中的比例也在下降,这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美国在亚太地区经济权威的主导性正在衰减和消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经济权威遭到了削弱。这主要体现在贸易方面。除了中国内地之外,亚太地区将美国作为第一贸易伙伴的国家仅有美国的邻国加拿大和墨西哥。日本、中国香港和印度都将中国内地作为其首要贸易伙伴,将美国作为其第二大贸易伙伴。韩国将美国作为第三大贸易伙伴国,澳大利亚将其列为第五;在东盟的对外贸易对象经济体中,美国排在中国、欧盟和日本之后,位列第四。21世纪以来,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美国与亚太国家包括其主要军事盟友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之间的贸易比例下降,双方在彼此的贸易排位中都让位于中国。
作者简介
高婉妮:1986年生于甘肃平凉。200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获国际政治专业学士学位;2009—2014年就读于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国际关系系,分别于2011年、2014年获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现就职于兰州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中亚研究所。主要研究领域为跨国社会运动、亚太地区秩序。曾出版译著《国际关系中的等级制》,在《世界经济与政治》、《国际政治科学》、《红旗文稿》等期刊发表论文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