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一带一路数据库!

全库
全文
  • 全文
  • 标题
  • 作者/机构
  • 关键词
  • 主题词
  • 摘要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能源基础设施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理论梳理

文章摘要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形成和发展与空间地理、经济社会制度、资源要素禀赋等有重要的关系,是一系列因素在多种机制作用下的结果,涉及空间地理、区域经济、协同创新等多领域的理论。本文认为,知识或者技术的外溢推动创新的外溢,进而推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形成。当然,创新要素首先会与产业发展一样形成集聚,比如全球诸多的创新中心。进而突破行政区域甚至国境向外溢出,形成新的创新中心,或者有“极核关系”的创新网络。再往前发展,便涉及区域协同创新、科技治理等相关理论。此外,无论是单个的科技创新中心,还是跨区域的科技集群,都涉及创新生态系统构建以及优化的问题,包括政府、企业、大学、金融资本、中介服务机构等要素之间如何建立平衡、发展并具有活力的关系。
作者简介
谢来风: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主任研究员,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智库联合会理事,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英国利物浦大学工商管理硕士。主要研究领域为香港、澳门、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公共政策等。主持或参与多项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都市圈、对外开放等方面的国家和省市重大课题研究。参与编著《新时代下的香港发展》(第二作者)、《大湾区建设与深港合作四十年》、《“一带一路”合作项目落地与战略对接》等书籍,在《科技导报》《开放导报》等核心期刊上发表《粤港澳大湾区框架下香港北部都会区建设的意义、挑战与建议》《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高质量建设思路——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的建设》等论文多篇,在中国网、《深圳特区报》等发表多篇理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