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一带一路数据库!

全库
全文
  • 全文
  • 标题
  • 作者/机构
  • 关键词
  • 主题词
  • 摘要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能源基础设施

数字经济时代的产业发展战略选择

文章摘要

2019年11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是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两业融合”为导向的产业发展战略对实现“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既可以通过产业协同和分工深化提升产业间的生产需求;又可以通过创新驱动,形成基于劳动生产率改进的实际工资增长,从而提升消费需求;同时还可以锻造产业链韧性,提升产业链质量和价值链地位,促进高水平开放。虽然在国家政策层面产业发展战略的目标及其实施路径已经十分清晰[1],但其内在逻辑仍有待给予更加深入的学理性解释。第一,在制造业和服务业边界日趋模糊的背景下,为何“两业融合”突出强调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第二,在强调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融相长
作者简介
杨虎涛: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外国经济思想史研究室主任,《经济思想史学刊》副主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演化经济学年会主席,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治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外国经济思想史与当代流派的研究,近年来主要进行数字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国家能力等相关问题的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重大项目子课题多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一项、省市软科学重点项目多项,在《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马克思主义研究》、《人民日报》(理论版)、《光明日报》(理论版)、《经济日报》(理论版)等报刊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