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一带一路数据库!

全库
全文
  • 全文
  • 标题
  • 作者/机构
  • 关键词
  • 主题词
  • 摘要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能源基础设施

古希腊精神与大学的源始

文章摘要

本文分析了古希腊精神与大学兴起的历史渊源。从古希腊开始, 梳理智识生活的起点, 研究古希腊哲学对西方认识论传统形成的意义, 并从古希腊学园探究大学的源头。常识观念上的大学以12世纪欧洲的博洛尼亚大学、巴黎大学和牛津大学为代表,还有许多人声称本国才是大学的发源地,比如埃及(亚历山大里亚大学)、中国(稷下学宫)等。不同地域的高等学府带给国家的影响不同,但从整个世界范围看,大学之间所体现的共性成分要更大,这就意味着其兴起有可追溯的空间与时间,“真正的大学将永远只有一个目标——不是去谋衣食无忧,而是探寻丰衣足食后的人生意义与宗旨”。换句话说,今天任何一所大学不仅是实体的学术机构,更是人类灵魂与精神的栖息之所。西方的大学之所以延续至今,全赖其深厚的根基。虽然不能说精神或理念等于大学,但是若没有精神力量的驱动,学术机构肯定无法被称为真正的大学。由此看来,大学的生命就不能只从中世纪计算,需要从精神源发的时间和地域进行探究。事实上,中世纪大学乃至后世的大学精神源头都在于西方文明的起点——古希腊。没有米利都学派首先展开对自然和物质世界的思考,现代科学就不会从古希腊自然哲学中衍生出来。没有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样的智者将哲学“从天上拉到人间”,中世纪大学就不存在知识上的来源。没有柏拉图及其后学们所创立的学园,大学在组织上将无所凭借。综合诸多因素来看,古希腊文明是大学生命和精神世界的起源,从古希腊传播开的智识生活方式始终影响着大学,且延续至今。
作者简介
李海龙:北京市人,教育学博士,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高等教育原理、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主要成果发表在《高等教育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等刊物,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入选江苏省“紫金文化人才培养工程——社科优青”等人才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