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一带一路数据库!

全库
全文
  • 全文
  • 标题
  • 作者/机构
  • 关键词
  • 主题词
  • 摘要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能源基础设施

从ROD到CKD-MBD:肾性骨营养不良疾病命名的历史沿革

文章摘要

1942年4月,刘士豪和朱宪彝所著论文《肾性骨营养不良的双氢速甾醇与铁剂治疗》(Treatment of Renal Osteodystrophy with Dihydrotach-ysterol(A.T.10)and Iron)发表于著名期刊《自然》,提出“肾性骨营养不良(renal osteodystrophy,ROD)”这一独创性的疾病命名,并且指出对这类患者使用双氢速甾醇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此后ROD这一疾病命名为学术界广泛接受,并且相关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均发生了令人欣喜的进展。然而,进入21世纪后,肾脏病学界要求用“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chronic kidney disease-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CKD-MBD)”取代ROD的观点逐渐占了上风。本文拟从历史的视角对这一疾病命名的起源和变迁进行深度梳理和思考。
作者简介
李乃适:李乃适,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内分泌重点实验室,主任医师、教授。
夏维波:夏维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内分泌重点实验室,主任医师、教授。
周学瀛:周学瀛,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内分泌重点实验室,主任医师、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