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一带一路数据库!

全库
全文
  • 全文
  • 标题
  • 作者/机构
  • 关键词
  • 主题词
  • 摘要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能源基础设施

卡鲁姆·罗伯茨著《假如海洋空荡荡:一部自我毁灭的人类文明史》述评

文章摘要

近年来,有关人类活动与海洋环境关系问题的环境史研究佳作不断问世。美国环境外交史学者库克帕特里克·德西(Kurkpatrick Dorsey)用简洁明快的笔调描述了19世纪初捕鲸业如何向世界范围内扩张,各国的捕鲸政策、捕鲸行为如何重塑了全球海洋生态系统的过程。美国海洋环境史学者格雷戈里·T. 库什曼(Gregory T. Cushman)独觅蹊径,书写了候鸟迁徙、海洋环境变化与太平洋诸岛国经贸活动的关系,强调了岛民对鸟粪的依赖。加拿大国际史学者丽萨·K. 韦德沃茨(Lissa K. Wadewitz)则跟随北美太平洋鲑鱼的洄游路径,描写鲑鱼洄游如何引起美加两国边界的渔业争端,影响两国鲑鱼产业集群和分布。72160415从这些研究者的论述主题、引用文献和历史观念来看,他们的创作灵感,很难说不会受到《假如海洋空荡荡:一部自我毁灭的人类文明史》(The Unnatural History of the Sea:The Past and Future of Humanity and Fishing)(以下简称《假如海洋空荡荡》)一书的启发。在作者卡鲁姆·罗伯茨(Callum Roberts)所构建的长时段、全球性海洋渔业与环境变迁的历史语境中,后续的研究者才可以在中短时段的视野下,开拓某地或是某物种的精细化研究。正如德国生态学者凯瑟琳·S.曼内(Kathleen S. Máñez)和丹麦环境史学者波·保尔森(Bo Poulsen)所评价的那样:“该书在海洋环境史研究领域的拓展、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充分运用跨学科成果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可以说,《假如海洋空荡荡》一书不但是近年来海洋环境史研究领域内不可多得的代表作品,也不断激励着未来的研究者在海洋环境史领域内不懈耕耘。
作者简介
陈林博:陈林博,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