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一带一路数据库!

全库
全文
  • 全文
  • 标题
  • 作者/机构
  • 关键词
  • 主题词
  • 摘要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能源基础设施

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治理的价值重构

文章摘要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现代西方价值理念在资产阶级政治革命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进步意义,特别是这些价值理念作为被压迫阶级反对特权专制的思想武器,为打破长期存在的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发挥了重大的启蒙作用,并因而成为后来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有效“话柄”,给予了肯定。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是在旧社会的各种内部冲突和斗争中成长发展起来的。这些冲突和斗争主要包括资产阶级一开始反对贵族的斗争、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当时在这些斗争中,为了取得胜利,资产阶级不得不向无产阶级求助并将其卷入自己的运动。“于是,资产阶级自己就把自己的教育因素即反对自身的武器给予了无产阶级。”当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得以确立和巩固起来以后,这些价值理念的实践同其“普遍”的理论预设便发生了严重的脱节,“自由”成为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成为所谓等价交换的平等,“民主”成为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民主,“人权”则成为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的特权,至于“法治”,那也是资产阶级范围内的法治,即便在这个有限的范围内,法的原则与实践也存在着矛盾与脱节。甚至,犹如马克思所说:“宪法的每一条本身都包含有自己的对立面,包含有自己的上院和下院:在一般词句中标榜自由,在附带条件中废除自由。”当然,资产阶级为了缓和阶级矛盾也不得不对无产阶级作出一定的让步,也不得不对既有的制度和体制机制进行调适。但无论如何改良,都不会触及和动摇其阶级本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批判资产阶级政治革命这种阶级和历史局限性的基础上,对这些价值理念进行了革命的实践重塑,从而为无产阶级乃至整个人类解放事业提供了思想武器。

作者简介
李海星:山东省菏泽市人,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教授,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