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少子化”一词源自日本,中国学界对“少子化”尚无统一定义,多数研究是从生育率下降、年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降低两方面讨论。从生育率水平来看,如果一个国家的总和生育率长时间内低于维持人口长期稳定发展的人口更替水平(2.1),被称为“少子化”(或低生育水平);而长时间内低于1.3,则被称为“超少子化”(或极低生育水平)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Vol.28,No.4,Fall 2002,pp.641-680.">[1]。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育率长期低于人口更替水平,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仅为1.18。低生育率造成人口年龄金字塔底部的人口数缩减,通过“分母效应”对老龄化水平施加影响。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说明中指出,当前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呈现明显的高龄少子化特征。从人口年龄结构上看,一般认为,当一个社会0~14岁人口占比低于20%为“少子化”,15%~18%为“严重少子化”,低于15%为“超少子化”[2]。按照这个标
作者简介
王晓峰: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教授
刘华伟: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