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4年6月28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纷繁复杂的冷战形势和国际环境,为打破当时主导国际关系的旧思维,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而提出的重要理念。它因同时兼顾安全与发展议题,兼顾个体和集体,兼顾不同政治体制、历史文化和发展阶段国家和地区,70年来被各国普遍接受和认可,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是中国智慧为世界做出的重大贡献,是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必须要坚持弘扬的基本原则。
各国及世界要稳步推进安全和发展需要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各国和世界而言,安全和发展是生存和进步的基本条件。对不同国家而言,彼此安全与发展关系如何会对双边关系产生决定性影响。若不能建立稳定的安全关系,就会导致矛盾摩擦不断甚至战争,经贸为主的发展关系也就无从谈起。同样,稳定的发展关系能有效促进双边安全关系,消极和纷争不断的发展关系则会对安全关系产生负面影响,甚至成为安全关系恶化重要诱因。因此,各国间要建立稳定的安全与发展关系,实现二者良性互动,进而推进区域乃至世界的和平发展,就须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但从现实看,随世界百年未有大变局加速演进,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受到挑战,安全和发展的问题愈发突出。少数国家为一己私利,到处建“小圈子”、搞世界霸权,不断拱火挑拨是非甚至鼓动战争,以致世界正经历冷战后时代最不稳定、最混乱的阶段,人类前景变得更不确定和更渺茫。在此情形下,只有各国坚持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通过磋商谈判解决分歧争端,同步推进构建稳定和可持续的安全与发展关系,人类的未来才能变得更确定更美好。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因借鉴历史并充分反应现实而具有持久生命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穿越70年的历史时空却依旧弥久而新,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既充分吸取借鉴了历史经验和教训,又能积极适应时代发展潮流,成为了人类内心深处理性诉求的持久表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提出之前,人类虽经历两次惨烈的世界大战,但又迅速滑入长达半世纪的美苏冷战漩涡,“强权即公理”“以实力求和平”等传统思维依旧主导着国际关系。对新中国和其他实现民族独立解放的广大第三世界国家而言,如何不再经历被殖民被侵略的历史悲剧,如何让不同政治制度、历史文化和发展阶段的国家间降低战争风险并和平共处,如何确定可有效指导各国关系正常发展的国际关系新准则就成为重大问题。
在中国的首先倡导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应运而生。它先被印度和缅甸等国接受,后又获得联合国的认可,成为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它的基本表述与核心原则的覆盖范围,根据实践需要从“追求集体和平以代替战争,进而寻求持久安全与和平”的安全需求,扩展为包括国家间经济合作和人权等在内的发展需求。它不仅充分反应了当时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心声,而且打破制度分野获得东西方阵营国家的广泛认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潮流,反应了人类内心深处的理性诉求,同时持续因应实践需求不断发展,从而具有了持久的生命力。
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需要坚持和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冷战结束后,世界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迈入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建立起紧密的相互依赖关系,人类文明发展也进入新阶段,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一度更加深入人心,主要大国间的关系相对稳定且不断发展,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时代发展方向。但是,个别国家为维持霸权,从全球化的推手蜕变为逆全球化的鼓动者,重拾冷战思维,故意推动世界重回“大国竞争”,试图通过遏制中国实现永久主导世界的目的,为此霸权、霸道、霸凌行径不断。世界不仅由此面对由治退乱的巨大挑战,而且更面临是要重回大国争霸的历史老路、还是走出一条和平合作共赢的国际秩序新路的历史必答题。
面对这个问题,绝大多数国家拒绝“选边站”,“全球南方”因此加速兴起,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主流心态。中国的答案就是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此先后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和平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通过着眼安全与发展问题,破解人类的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这正获得越来越多国家地区的理解支持,成为中国式智慧为当下世界提供公共产品的最新贡献。因此,坚持并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做好并理顺各国间安全与发展关系,就是回答上述历史必答题,进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所在。
(作者程宏亮,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