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本书围绕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中国外交展开论述,系统阐述了一战爆发后中国从中立到参战的历史过程,并首次详细论证了中国走向一战的一些关键节点。一战爆发后,北京政府虽抱定了中立的态度,但在何...展开
本书围绕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中国外交展开论述,系统阐述了一战爆发后中国从中立到参战的历史过程,并首次详细论证了中国走向一战的一些关键节点。一战爆发后,北京政府虽抱定了中立的态度,但在何时宣布中立问题上,有其自身的考虑。在未能达到最佳外交局势的情况下,北京政府于1914年8月6日宣布中立。某种程度上,中国的中立主要是为了防日。在中日“二十一条”交涉中,日本放弃在最后通牒中写入第五号,固然存在英国方面的原因,但与北京政府所透露出来的不惜一战的决策存在莫大关系。北京政府为以中立国身份出席和会做了大量外交调研,并同时派遣华工出国,出兵西伯利亚。出兵西伯利亚是中国政府被动局势下的主动作为,其目的是争取战后中国的国家地位,在战后和会中获得较有利的席位。本书还从理论上探讨了“国民外交”的概念,认为围绕“国民外交”的活动并不一定是国民外交运动,只能说是与国民外交有关的运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