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刘智与贾米这两位时隔几百年、跨越几千公里的波斯与中国学者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通过两者的著述和译文建立了学术与思想上的联系。本书以丝绸之路上的人文交流为时代背景,以波斯苏非典籍从中...展开
刘智与贾米这两位时隔几百年、跨越几千公里的波斯与中国学者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通过两者的著述和译文建立了学术与思想上的联系。本书以丝绸之路上的人文交流为时代背景,以波斯苏非典籍从中亚到中国内地的传播途径与方式为切入点,研究明清时期中国穆斯林知识分子群体出现与发展的历史背景,以及汉文译著活动的文化动因,并以此为基础揭示出刘智与贾米哲学思想的渊源。通过分析刘智在《天方性理》中阐释的思想体系,研究贾米著述对刘智哲学架构中宇宙观、心性论的影响,挖掘儒学与伊斯兰哲学在思辨领域的契合点;通过对贾米的波斯文本《勒瓦一合》与刘智译本《真境昭微》进行结构、版本、内容和语言上的比较,分析刘智“会通儒学”的学术实践和“格义”的翻译策略,探讨明清时期伊斯兰教知识分子的文化适应性选择,以及由此采用的伊斯兰文化与儒家文化成功对话的模式,这一模式不仅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也为今天“一带一路”沿线不同文明之间对话提供了范例和借鉴,对当代跨文明交流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