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华人研究报告(2015)》分总报告、周边国家关系篇、社会篇、经济篇、文教篇。总报告以国内国外两个场域、华侨华人与归侨侨眷两个主体为视角,以侨务部门开展的活动及制定的政策为对...展开
《华侨华人研究报告(2015)》分总报告、周边国家关系篇、社会篇、经济篇、文教篇。
总报告以国内国外两个场域、华侨华人与归侨侨眷两个主体为视角,以侨务部门开展的活动及制定的政策为对象,梳理、分析21世纪以来华侨华人与中国关系的新特点。
周边国家关系篇探讨了中马关系、中日关系的情况。中马关系渊源深厚,互动密切,两国的友好关系,因“一带一路”建设持续升温,马来西亚华侨华人持续扮演深化中马友谊的积极角色。但日本则呈现出另一番景象,由于中日之间的历史因素、领土争端等问题,华侨华人难以在公共外交、软实力等方面发挥作用。近年来,因中日关系持续恶化,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回国定居。除非中日关系好转,否则预计在日华人人口将持续下降。
社会篇讨论生育率与慈善捐赠问题。中国(含港澳台)和新加坡的总和生育率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都呈下降态势,目前已经低于2.1的更替水平,子女养育成本的提高和对个人价值的重视导致生育意愿不高,而人口政策对调整总和生育率的作用有限,华人传统生育文化对生育意愿的影响也日渐式微。最新数据表明,2013年度华侨华人慈善捐赠总额为71.72亿元,占我国捐赠总额的7.25%,是我国慈善捐赠的重要力量。“个人”的捐赠额一般超过“企业”,2013年为56.81%。华侨华人通过捐赠获得了荣誉、满足感、社会舆论的评价等,是促使他们捐赠的关键因素,可称为“等意义交换”。
经济篇讨论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影响与华人家族企业问题。华侨华人在历史上就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参与者、建设者和见证者,他们必然也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建议通过构建“一带一路”网络,积极介入东盟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并设立离岸人民币市场,以吸引东南亚华商共同参与乃至到中国挂牌上市,最终建立“红色资本市场”。家族企业是华人最常见的企业形态,但家族企业却常常因为传承的问题而无法继续延续其企业;为完成组织赋予的目标和提升整体的工作绩效,建议多重视人和的概念,维持企业内部良好的沟通管道。
文教篇讨论教育与文化方面的问题。华文教育是中美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中国寻根之旅”“华文教育·教师研习美国班”等华文教育项目为增进中美人文交流作出了独特贡献,得到社区学分认可,深化了与主流社会的友好联系,是华文教育融入主流的重要进展。泰国华裔青少年在认同方面表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新生代华裔与其祖辈相比,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更多的是理智型认同,而其祖辈更多的是情感型认同。在中国与东南亚的公共外交领域,舞蹈艺术以其非语言文字的文化特征,以不同的作用机制和路径,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间始终扮演着“外交先行官”的重要角色。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