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湄公河(中国境内段称为澜沧江),自北向南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六国,全长4880公里,是亚洲重要的国际河流。自1992年大湄公河次区...展开
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湄公河(中国境内段称为澜沧江),自北向南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六国,全长4880公里,是亚洲重要的国际河流。自1992年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合作机制建立以来的20余年间,由中国、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六个成员国共同推动,国际社会和相关国际组织积极参与的次区域合作已在诸多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经济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延伸和拓展,在促进成员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升次区域整体竞争力、推动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已成为亚洲区域经济合作及南南合作的一个成功范例。
2014年以来,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随着次区域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的变化,中国参与GMS合作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在此形势下,云南大学大湄公河次区域研究中心继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出版“大湄公河次区域蓝皮书”年度发展报告后,继续深入追踪分析该区域2014年以来的发展动向,以把握全面、突出重点为宗旨,推出《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发展报告(2015)》,从三个层面系统介绍和研究2014年度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热点和重点问题,展望次区域合作的发展趋势。
报告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总报告”对2014~2015年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新进展和中国参与次区域合作面临的新态势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和展望。第二部分“专题篇”就当前“一带一路”框架下打造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新高地,次区域经济走廊建设的进展与方向,美国、欧盟与湄公河流域国家关系的发展及影响,以及澜沧江—湄公河跨界水资源合作模式的创新升级等方面进行专题研究和深入分析,并对新形势下我国打造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升级版,进一步提升次区域合作的层次和水平提出相关对策建议。第三部分“区域篇”则从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相关国家和地区入手,着重分析2014年度各成员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形势及对次区域合作产生的影响,介绍相关成员参与次区域合作的具体进展和政策措施,并展望这些举措对次区域合作所产生的影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