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中美贸易摩擦”。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并影响整个国家乃至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活动。因此,2019~2020年,中国外贸...展开
2019年,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中美贸易摩擦”。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并影响整个国家乃至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活动。因此,2019~2020年,中国外贸发展增加了新的变数,呈现多个因素交织叠加的状态。在此背景下,本年度“广东外经贸蓝皮书”主要探讨广东外贸区域发展、广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以及影响广东外贸发展的热点问题。
总报告安排了1篇报告,探讨国际、国内经贸形势变化对广东外贸发展的影响,并综合多方面因素对广东外贸发展进行预判。
第1篇是《广东外经贸形势分析报告(2019~2020年)》。该报告分析了国内外经贸形势变化,探讨了广东外经贸发展趋势。2019年,受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以及区域性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影响,广东进出口贸易规模略有缩减。以人民币计,2019年广东进出口总规模为7.14万亿元,同比回落0.2%。其中,货物出口总额为4.3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6%;货物进口总额为2.80万亿元,比上年下降2.9%。以美元计价,2019年广东外贸总额、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增速分别为-4.5%、-2.7%和-7.1%。广东对外贸易结构继续优化升级,一般贸易保持主导地位,高新技术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份额持续上升,民营企业在全省进出口总额中的占比首次突破五成,贸易对象受国际形势变化影响有所调整,各区域的贸易份额趋于协调。2020年初,国内和国际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广东外经贸面临巨大挑战和不确定性。因此,2020年广东外贸继续承担下行的压力,货物进出口总额会下降5%~10%;用人民币计值的下降幅度更大,进口总额的下降幅度更大,第一季度下降幅度最大、第三和第四季度会有较大幅增长。
在区域发展专题,安排了3篇研究报告,主要探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分工体系变化、汽车工业发展和外贸新业态对广东外贸的影响。
第2篇是《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优化升级及其对广东外经贸发展的影响》。该报告从产业链优化升级视角出发探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可行路径,并分析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优化升级对广东外经贸发展的影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支撑产业链优化升级的可行路径有三条:一是以产业链分工和协作配套为重点,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二是以产业之间和产业链之间合作为重点,助力大湾区产业链转型升级;三是以协同研发和市场开拓为重点,全面提升大湾区产业竞争力。同时,产业链优化升级将有助于优化广东进出口贸易结构,扩大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规模,助力广东外经贸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3篇是《粤港澳大湾区汽车工业发展研究报告》。该报告从多视角出发剖析粤港澳大湾区汽车工业的发展状况,获得以下发现:一是2000~2017年,大湾区整车制造和零部件生产之间的比例结构一直不合理;二是2000~2005年,广东进口汽车数量占全国的比重在16.07%~23.93%,2013~2017年,该比重降为0.23%~0.98%,表明广东汽车消费者购买国产车的比例上升;三是2002~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汽车出口地位一直不如浙江,应该借鉴浙江汽车出口的经验;四是大湾区汽车工业发展过于依赖外商合资企业;五是2017年广东汽车工业利润率是7.90%,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8.60%),有待提高汽车工业效率和发展质量;六是大湾区商用车和乘用车发展极不平衡;七是大湾区汽车零部件产品普遍技术含量不高,处于价值链中低端环节。最后分析了大湾区汽车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提出汽车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构建统筹粤港澳大湾区汽车工业发展的协调机制,通过金融服务、财政政策和配套服务支持汽车工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商用车整车和关键零部件生产高地,实施香港汽车“再工业化”战略和澳门高质量的汽车服务策略。
第4篇是《广东贸易新业态的发展现状与对策》。该报告分析了广东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离岸贸易、融资租赁、平行进口等贸易新业态的发展状况。指出广东贸易新业态发展存在不足之处:规模体量总体偏小;监管体系尚需理顺;竞争规则仍待优化;扶助体系尚不健全。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出台扶助政策,鼓励贸易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兴起,并不断发展;加强与各地交流,促进新业态的复制和扩散;加强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新业态的集聚和引领作用;适应新形势新环境,持续创新监管模式。
在“一带一路”建设专题,安排了3篇研究报告,探讨广东与非洲的经贸关系,广东参与非洲、广州参与中非贸易的模式问题。
第5篇是《广东与非洲经贸合作的状况、问题与建议》。该报告展示了近十几年以来广东与非洲进出口贸易和双向直接投资方面的特征,阐述了广东所具备的优势和问题。一是双边贸易不稳定,受经济周期影响较大,需要培育新增长点;二是经贸合作以广东对非洲直接投资模式为主,经贸合作模式比较单一;三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政府在粤非经贸合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四是广东与非洲产业互补性不断增强,有助于促进经贸合作;五是粤非自由贸易(园)区建设将成为双方经贸发展的增长点,但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六是中国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必然会使粤非经贸合作更加紧密;七是粤非经贸合作还应注意与其他国家的协调,搭建共赢平台。
第6篇是《中非经贸合作区发展历程、问题与建议》。该报告深入研究中国对非洲投资及中非经贸合作区的发展历程,展示其发展现状:投资主体经营能力比较强,未来发展前景可期;由随机招商向择商转变,可持续发展保障有力;摒弃传统盈利模式,探索全生命周期盈利;龙头企业带动性强,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了民心相通。也存在一些问题:建设风险加大、投资成本加大、信息沟通不畅、园区内产业分散、人力资源匮乏、缺乏资金支持、平台建设有待完善等。最后建议做好风险防控和预警、强化沟通机制建设、培养综合性人才、强化企业自身能力建设等,从而打造优质品牌合作园区。
第7篇是《技术转移与中非二手汽车贸易的市场考察》。该报告从广州汽车零配件和用品市场兴起和发展的过程出发,展示汽车零配件和用品销售、汽车维修技术转移、二手汽车交易及其对外贸易的业态演变过程。基于汽车维修技术转移的二手车贸易模式,探讨中国与非洲二手车贸易的可行性:通过汽车维修技术向非洲国家转移,提升非洲国家汽车维修能力,可带动广东二手车向非洲出口,形成一条完整的供应链和服务链,带动汽车零配件和用品贸易。
在热点问题研究专题,安排4篇研究报告,展现当下广东外经贸的发展实况,以及探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广东出口贸易、制造业和服务业贸易、知识产权问题等。
第8篇是《复杂经贸环境对广东外经贸影响的考察》。该报告阐述了近两年广东外经贸遭遇的“多重困境”:一是世界经济增速减缓,国际贸易投资活动低迷;二是中美双方仍然保持高关税的贸易摩擦状态;三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并蔓延和大流行于全球,导致国际需求萎缩、贸易及供应链活动停滞。在这种背景下,广东大部分外贸企业面临缺原材料供应、缺市场需求、缺交易订单、停工停产等不利局面。为突破经贸环境的多重困境,须:大力推动全面复产的步伐;加强与世界各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国际合作,扩大医护和防疫产品出口;积极稳外资和稳外贸;恢复和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加大对高端产业的外资引进力度;加强自由贸易区(港)建设,推动中国高水平开放;等等。
第9篇是《中美贸易摩擦对广东出口的影响程度分析》。该报告从中美贸易微观数据分析入手,将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公布的对中国出口产品加征关税的产品清单与广东出口产品的海关数据进行了匹配,发现前三轮关税会使广东出口下降0.22%~3.45%,第四轮关税会使广东出口下降0.09%~1.38%;第四轮关税相较于前三轮关税对广东加工贸易、外商独资企业的影响更大;另外,不同产业、不同地市受到的影响也存在较大差异。最后建议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降低企业成本、推动市场多元化等。
第10篇是《中美贸易摩擦下的广东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报告》。该报告基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变化的视角,就中美贸易摩擦对广东制造业和服务业贸易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中美贸易摩擦将对广东宏观经济产生深刻影响,制造业比较发达的城市受损更大;并将极大改变广东外贸格局,制造业和农业进出口减少,服务业出口反而有所增加。最后提出了政策建议:一是加强区域经济联系,发挥集群经济的辐射作用,积极培育内需市场,推动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产业升级;二是发挥现有的制造业优势,同时结合新兴技术与产业发展趋势,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及相关的高端制造业,全面提升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第11篇是《与贸易有关的中美知识产权争端的演化过程及其选择》。该报告搜集和梳理了1991年、1994年、1996年、2007年以及2017年五次与贸易有关的中美知识产权争端的背景资料、贸易数据以及谈判过程与结果资料,研究发现:一是中美贸易逆差的关键是中美贸易的结构化差异,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美国禁止向中国出口高科技产品;二是美国以贸易逆差的名义保持高科技产品的竞争优势,中美知识产权争端次数不断增多显示出中国高科技发展的追赶态势;三是历次中美知识产权争端的谈判结果都是中美双方的一种现实选择,更是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不断完善的过程;四是预期中美知识产权争端有长期化趋势,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在建设完善进程中与国际接轨。
总的来讲,近两年的国际经贸形势非常复杂,广东外贸处于“多重困境”,各级政府注入了政策动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及其政策、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和近期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政策,有望落实和发挥作用;并通过扩大开放,稳定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广东与非洲经贸合作,推动广东外贸走出多重困境。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