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澜沧江(出境后称为湄公河)素有“东方多瑙河”之称,自北向南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六国,全长4880公里,是亚洲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中...展开
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澜沧江(出境后称为湄公河)素有“东方多瑙河”之称,自北向南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六国,全长4880公里,是亚洲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山水相连,人文相通,是天然的合作伙伴。在合作日益深化、利益交融的基础上,2016年3月23日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简称澜湄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在海南三亚成功举行,正式启动了“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从而标志着“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的沿岸六国在共同主导、协调推进次区域合作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进展,新机制将打造更为紧密、互利合作的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为该区域的合作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澜湄合作启动三年多来,在中方的积极推动和相关各国的共同努力下,在政治安全、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社会人文三大支柱和互联互通、产能、跨境经济、水资源、农业和减贫五个优先领域的合作都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与此同时,随着国际和地区形势的发展变化,澜湄合作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在此形势下,云南大学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研究中心继续深入追踪分析该区域2018年以来的合作进展,以把握全面、突出重点为宗旨,推出《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发展报告(2019)》,从三个层面系统介绍和研究2018年以来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的热点和重点问题,展望次区域合作的发展趋势,并对我国推进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深入发展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总报告”对2018年以来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的进展、面临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和展望。第二部分“专题篇”围绕中日在湄公河地区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中国与湄公河国家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中缅经济走廊建设和云南的参与、环境政治对中国参与澜湄合作的影响等热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和深入分析,并对新形势下我国推进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的策略、重点和路径提出相关对策建议。第三部分“区域篇”则从参与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的相关国家入手,着重分析2018年各成员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形势及对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产生的影响,并介绍相关成员参与次区域合作的具体进展和政策措施。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