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一带一路数据库!

全库
全文
  • 全文
  • 标题
  • 作者/机构
  • 关键词
  • 主题词
  • 摘要
高级检索
热词推荐: 能源基础设施

僵持中的对抗——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移民政策的微调

文章摘要

1952年12月24日,《外来移民与国籍法》生效实施,它为战后自由主义改革派和保守主义者的首轮正面博弈画上了句号。然而,双方的对抗并未就此停止,相反,法案的通过成为新一轮博弈的直接推动力。1953年艾森豪威尔就任美国总统后,自由主义改革派开始进行战略收缩。他们放弃正面攻击的方式,转面在默认民族来源限额体制的基础上寻求一种将移民政策改革与接收欧洲难民问题结合起来、逐步推进政策突破的博弈方式。这一时期的改革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艾森豪威尔第一个任职时期为第一阶段。在此期间,经历了挫败的自由主义激进派逐渐淡出,温和派也放弃直接倡导修改限额制度的方式,以温和派、来自共和党的总统艾森豪威尔为首的自由主义改革派中的保守派走向前台。他们寻求通过制定特别立法的方式,促进在限额制度下处于不利地位国家的移民入美。与此同时,保守主义者为维护民族来源限额体制,也做出有条件的妥协。双方在各有取舍的基础上,呈现一种"和平"对峙状态。第二阶段改革发生在艾森豪威尔第二届任职时期。自50年代中期起有利于自由主义改革派的环境在悄然形成。他们谨慎地重启移民政策改革的进程,尝试寻求修改民族来源限额体制。然而,此次正面改革的重启依然未能引发政策的实质性变化,而是以极大的妥协而告终。纵观艾森豪威尔执政时期的移民政策改革,它正处于一个过渡性的阶段,它的结果也很难已成功或者失败来加以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的改革为接下来的改革高潮做出了铺垫。
作者简介
韩玲: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史博士,河北大学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美国移民政策史、公平住房政策史、美国种族史等。先后在《世界民族》《河北大学学报》《历史教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主持和参与完成省级、厅级科研项目及世界近代史教学项目多项,现主持在研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美国外来移民入境政策研究(1924-1965)”。